苹果会在VR和AR身上复制iPhone的成功吗?

2025-04-18上海AR开发专家


  • 苹果
    CEO蒂姆·库克的一些说法来看,该公司正在研究进入VR及AR领域可能性。以下是对这些技术的介绍,以及对苹果公司可能会如何采用它们,并在用户的日常生活中实现它们的分析。
    数十年来,视频游戏和教育的一个关键是计算机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工程师用来进行可视化和测试产品的实体引擎都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类似技术也用在了博彩市场中,从好几年之前开始,这个市场的产值就超过了整个电影业。
    VR旨在给用户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用户将处在一个由视频和音频线索构成的环境中。人们通常观看内容的时候是在一个大屏幕上看到一个单一场景,而VR用户不仅可以环顾四周,还能与环境互动,具体取决于这个情景的编程方式。
    苹果CEO蒂姆·库克在在一系列发言中表示,这种技术将是该公司未来的基石之一。
    当然,在谈到VR和AR的未来时,需要先区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它们使用的核心技术是类似的,但是实现方式却不相同。
    虚拟现实
    过去30年来,“虚拟现实”已经成为了一个包罗万象的词汇,代表各种类型的对真实世界的模拟或改动。它的初步实现不仅体现在主题公园相对紧凑的游乐设施里,也出现在军方的飞行模拟器中。
    最开始,它们都使用常规显示器,与一系列液压和其它机械触觉结合起来,提供环境对用户的充分反馈。其中最有名的VR娱乐休闲场所是1990年推出的BattleTech中心,至今还没有完全关闭。
    军事模拟器往往落后于VR“民用”技术。然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使用的一个军事飞行模拟器可以让学员处于头上脚下的姿势,让飞机倒着飞行。
    后来VR头盔出现了,最初它们的体积相当大,而且需要计算机来提供所有的视听输入。
    增强现实
    自从VR出现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硬件的要求也变得比较高。一种比较容易的做法是在现有环境上覆盖一层内容。
    AR技术
    可以用来引导你寻找道路,或者是你在城市里漫步时,为你介绍店铺的特色。另一种可能的实现则是在公园里找到虚拟生物并捕捉它们。
    谷歌眼镜项目现在已经被搁置了,其实它就是一个AR设备。用户的一只眼睛可以看到现实场景,也可以看到覆盖在上面的一层信息。市面上模仿谷歌眼镜的项目有好几个,但都没有在商业上获得任何成功。
    谷歌Cardboard是一个基本款的AR或VR设备,需要把一部智能手机插入一个简单的框架。这种技术在世界各地的学校里使用,谷歌提供到遥远地方和文化名胜的虚拟旅程,消除了地理上或经济上的约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微软Lens是一种
    AR系统
    ,和Windows生态系统息息相关。而目前非常流行的手游
    Pokemon
    Go也是一个
    AR游戏
    ,让用户用手机来发现现实世界中的虚拟生物。
    然后是
    Oculus
    Rift
    Oculus公司成立于2012年。两个月后,它发起的众筹活动筹集了 250万美元。该公司承诺发布一个实用的、轻巧的、易于使用的解决方案,让消费者在家中充分享受VR体验。
    后来它推出了两个开发者版本,其开发进程受到了可用组件变化的影响。 Facebook在2014年收购了Oculus公司,当时业界认为该公司将很快推出一个商用版本。
    2016年年初,Oculus Rift的第一款消费者版本出货了。它拥有两块1080x1200 OLED显示屏。姿势输入是通过红外LED提供的,用户用一个Xbox One控制器进行操控。
    Oculus Rift不是一个独立的设备。它需要和一台相当强大的游戏PC搭配使用,而且对GPU的要求超过了苹果目前的出货的任何电脑。原本该公司表示要支持MacOS,但这方面的工作一年多没有进展,现在已经暂停了。
    “这件事取决于苹果,如果他们发布一台很好的电脑,我们就会支持MacOS系统,”Oculus公司创始人帕尔默·拉奇今年1月表示。 “归根到底是苹果没有把高端GPU作为一个优先事项来对待。你可以买一台 6000美元的Mac Pro,配备了AMD FirePro D700,但它仍然不符合我们的推荐规范。”
    SteamVR
    HTC Vive
    是Oculus Rift的一个竞争对手。它是由HTC和游戏开发商Valve研发的,于2016年4月发布。玩家使用手持控制器,把自己的动作映射到虚拟世界中,用户可以在一个没有阻碍物的游戏区内移动。
    HTC
    Vive
    对计算机规格的要求类似于Oculus Rift。虽然处理器很容易满足要求,但GPU对OS X用户来说是个问题 —— 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HTC Vive和Oculus Rift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SDK。Oculus Rift使用一个封闭的SDK,而HTC Vive的关键动作感应技术在今年8月初开源了。
    蒂姆·库克对AR和VR的说法
    2016年,苹果CEO蒂姆·库克谈到了该公司的VR与AR实现。在1月份的季度财报答问环节中,库克说,VR“很酷”,并指出他不认为这是一个小众技术,但是当时他也没有说苹果未来对VR有什么打算。
    在7月份的问答环节中,库克多讲了几句。 “AR真的很棒,”库克说。 “我们已经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而且还将继续投入。我们对AR有长远打算,我们认为这对用户非常有益,而且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这就是我们在AR上投入精力的原因。”
    上周日,库克对《华盛顿邮报》说,“我认为AR非常有趣,是一种核心技术”,并称“我们正在做很多幕后工作。”
    VR和AR还没有标准
    目前AR或VR领域还没有明确的领军者,也没有事实上的标准。Oculus Rift有领先的趋势,但HTC Vive的开源行动可能带来更多的第三方支持,而且它还和人气很高的Steam数字发行平台进行了紧密集成。
    苹果的iOS设备可以在基本的AR和
    VR技术
    中使用。美泰的ViewMaster VR类似于谷歌Cardboard,它依靠软件让一个有50年历史的玩具满血复活。当年这种玩具使用的是立体幻灯片,现在则使用四英寸以上智能手机。打开搭配的应用,老式ViewMaster的功能应有尽有。
    现代VR和AR技术并不完美。用户在使用这种技术时感到的身体不适,主要是输入滞后导致的。
    当显示屏上的图象没有立即响应用户的输入或者头部旋转的时候,人体的前庭系统就会被输入滞后问题所扰乱,导致与晕动病相关的恶心感和头晕。
    输入滞后对不同的人影响是不同的。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中看书都不觉得头晕,那么十有八九VR头盔对你来说也不成问题。然而,那些本来就容易晕船晕车的人,在使用VR头盔的时候几乎总是会感到头晕。
    在谷歌Play的ViewMaster VR页面上,列出了与这个玩具兼容的硬件。里面有摩托罗拉和三星手机,还有iPhone 5和5c及之后的iPhone型号。页面上指出,ViewMaster VR可以兼容表中没有列出的一些型号比较新的Android智能手机,但不能保证一定兼容。Android设备性能的良莠不齐已经超出了谷歌的控制。
    对于消除AR和VR技术上的固有问题来说,苹果对软件和硬件的紧密集成可以发挥很大用处。苹果对装置中传感器的严格控制,以及对传感器和开发SDK之间通信的管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见效输入滞后问题。
    苹果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如果苹果公司利用HTC Vive的开源性,来实现未来VR产品中的姿势追踪功能,那么无论是苹果VR还是基于Windows的VR生态系统都可以获得蓬勃发展。
    虽然苹果公司是一家把个人电脑推向市场的公司,但它并没有设定标准——标准是IBM在1981年设立的。苹果并不是第一家推出MP3播放器的公司,但它的播放器确实更加优质,而且最终也赢得了市场。三星发布智能手表比苹果早了一年,但从每一个方面来说,苹果手表都更胜一筹。三星目前还在多个型号和操作系统中挣扎。
    VR和AR现在的发展阶段,和几年前的可穿戴设备差不多。计算机和图形技术几十年来的发展,让家庭使用VR和AR技术具有了现实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苹果可以把握这个时机,重演iPod和iPad的成功。
    从蒂姆·库克的言论来看,苹果似乎正在研究这种可能性。

关于AR

卓越的技术,一流的团队,为您打造专家级AR产品。
Test your infrastructure

什么是AR?

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能将虚拟信息(图片,视频, 音频等)融入现实世界,让现实世界更加多元、丰富,为人们带来更加生动有 趣的感官体验。简单来说AR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信息的增强体验,它也 将成为一种“更新奇、更易传播”的新型信息传递方式。

AR的趋势

在信息技术化的时代趋势下,AR将以一种新型娱乐及信息交互方式融入人们 的生活,而对于企业来说,AR产品的广泛推广及运用也将是一项不可错失的 绝佳商机。

Test your infrastructure

AR运用的困惑

AR技术备受瞩目,然后实际运用上却让人望而止步。
成本上 往往单制作一个AR形式的内容就得花费上万元, 只有高预算的大企业或广告商才能出手
技术上 AR技术总给人一种触不可及的印象,导入AR技术 是否需要高度技术支持。
企划上 AR充满娱乐性,但是好玩之外,如何将AR良性结 合商务是难题。

选择迅速AR的八大优势

迅速AR始终以满足顾客为己任,成就AR领先品牌。

经典案例展示

我们是AR应用的领军者,专注AR技术研究与开发。

新闻动态 · 与日俱进

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更多动态 >

合作伙伴

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服务超过7亿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