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自行车担心被撞?AR头盔帮你监视路况

2025-04-07上海AR开发专家

  • 视觉头盔使用
    AR技术
    ,能让自行车手360度观察道路。
    Via DCA
    自行车没有后视镜,所以自行车手在无法全面了解路况的情况下,极易发生事故。
    最近,英国的一家产品设计公司 DCA 设计出了一款视觉头盔。尽管这一设计还仅仅只是一个概念,但却已在上月获得了“红点设计大奖”。
    这款头盔的特别之处在于,前后都有摄像头,并且前方还有一块可以下拉的遮阳板,能显示从后摄像头所拍摄的实时画面;能及时发出危险警告,例如,如果有车辆要超车,头盔会根据前后的摄像头以及超声波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分析,并发出危险警告;自带GPS导航系统,能记录下自行车的行车记录。
    该款头盔还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手机,上传地图和路线规划;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操作一般是通过头盔中自带的 GPS 完成。在操作时,只需触摸一下位于头盔旁的触摸屏和或是通过前摄像头进行手势操作。
    此外,自行车手们可以自主选择什么需要出现在头盔遮阳板上,以确保不会因图像分心。
    为确保在事故中头盔不会受损,该款视觉头盔大部分的电子组件都安装在头盔顶部,其中包括存储卡,所有的行车视频都会通过蓝牙上传到存储卡内。
    并且这款头盔还经过了特殊的设计,使得后摄像头十分地明显。头盔设计者 Richard Price, DCA 公司的产品设计师解释道:“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告诉其他司机,他们正在监控之下。我们相信司机在知道自己是在监控之下后,行车或更加地谨慎。”
    这款头盔前后都有摄像头,并且前方还有一块可以下拉的遮阳板,能显示从后摄像头所拍摄的实时画面。
    ViaDCA/红点设计大奖
    Price说,目前,美国每年会发生 2 万起自行车交通事故。为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特意设计了这一款视觉头盔。
    此外,这款产品的设计灵感也与自己平时骑自行车的经验有关。Price 在接受 Science 采访时说到:“每次骑自行车上班时,路中总是会突然出现一些汽车,让我根本来不及躲闪,总是会摔一个大跟头。”
    这款概念性的产品实现,还要解决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例如,如何将摄像头的录像投射到头盔的遮阳板上?
    对于这一问题,Price 表示十分容易解决。因为,目前GOOGle Glass 已经将这一技术实现。并且还运用到一款摩托车头盔上。这一款头盔是由 Skully 公司进行开发设计的,也是将后摄像头的映像投射到头盔遮阳板上。
    Price 表示,自这一款 AR 头盔曝光之后,公司收到了许多来自自行车手和自行车公司的好评。但是要将此产品投入生产并上市,需要一大笔的资金。所以目前还不确定此款头盔还能不能上市和大家见面。
    Dan Salisbury,DCA 的高级产品设计师,与 Price 合作设计了这款头盔。他表示最初和头盔公司进行交谈时,头盔公司希望将产品设计成一组配套组件可以安装到现有的头盔上。
    Salisbury 表示:“每个人喜好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运动风的头盔;有的则喜欢经典款的头盔。所以目前将这一技术快速投入生产的最好方法,不是设计出一款新的头盔,而是将其设计成一款好的配件可以安装到用户喜欢的头盔上。”
    这可能是将这款头盔实现批量化生产的第一步,因为将现有的技术设计成配套组件并安装到任意的头盔上,会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关于AR

卓越的技术,一流的团队,为您打造专家级AR产品。
Test your infrastructure

什么是AR?

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能将虚拟信息(图片,视频, 音频等)融入现实世界,让现实世界更加多元、丰富,为人们带来更加生动有 趣的感官体验。简单来说AR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信息的增强体验,它也 将成为一种“更新奇、更易传播”的新型信息传递方式。

AR的趋势

在信息技术化的时代趋势下,AR将以一种新型娱乐及信息交互方式融入人们 的生活,而对于企业来说,AR产品的广泛推广及运用也将是一项不可错失的 绝佳商机。

Test your infrastructure

AR运用的困惑

AR技术备受瞩目,然后实际运用上却让人望而止步。
成本上 往往单制作一个AR形式的内容就得花费上万元, 只有高预算的大企业或广告商才能出手
技术上 AR技术总给人一种触不可及的印象,导入AR技术 是否需要高度技术支持。
企划上 AR充满娱乐性,但是好玩之外,如何将AR良性结 合商务是难题。

选择迅速AR的八大优势

迅速AR始终以满足顾客为己任,成就AR领先品牌。

经典案例展示

我们是AR应用的领军者,专注AR技术研究与开发。

新闻动态 · 与日俱进

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更多动态 >

合作伙伴

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服务超过7亿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