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十到数千 不同价位VR眼镜到底怎么选

2025-09-12上海AR开发专家

  • 中国AR网(微信公众号:armeiti)如今以手机作为屏幕和计算单元的移动
    VR眼镜
    价格从几百到数千元不等,而我们更是可以花10元DIY一套类似的设备。问题来了,既然花10元钱就能DIY一套VR眼镜,那大朋看看、
    暴风魔镜
    、荣耀VR、灵境小白、Pico、Gear VR等品牌VR眼镜凭啥卖那么贵?
    表面的差异:颜值和舒适
    DIY VR眼镜固然成本低廉,但它们却存在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颜值太低,如果材质粗糙与脸部接触时会很划脸,使用时需要双手握住两侧将其紧紧地贴在眼前,时间长了对胳膊也是一种负担。 
    没办法,谁让咱图便宜呢?
    而品牌VR眼镜最大的好处就是,它通常会有一个“好卖相”,与眼眶接触的部分会贴有一层柔软的海绵垫,并配备了方便固定在脑袋上的头戴附件,在使用中可以将双手解放出来。总之, 
    看着顺眼,戴着舒适就是品牌VR眼镜的外在的杀手锏。
    视界的差异:镜片、瞳距、物距和视场角
    品牌VR眼镜多少还是有着一点“技术含量”的,并 
    主要体现在镜片、瞳距、物距(焦距)和视场角这几个层面上,这三点将决定VR体验时的“视界”是否清晰

    简单来说, 
    镜片的材质会影响画面的清晰度,非球面的意义在于减少畸变;视场角越大,双目看到的范围也就越大,沉浸感也就越强;调节瞳距的意义主要在于减缓视疲劳;而所谓物距调节就是照顾近视带眼镜的用户,摘掉眼镜后也能通过调节物距看到清晰的画面。
    通过表1可见,DIY VR眼镜的成本虽低,但对眼睛近视比较厉害的用户而言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看不清楚)。而品牌VR眼镜大都支持600°或更高的物距调节,对绝大多数近视用户而言也算够用了。
    可惜,品牌VR眼镜调节物距时都是两眼同时变化,而像笔者这种左眼300°,右眼450°的“近视眼”而言就有点小悲剧了。 
    目前支持双目分别调整物距的VR眼镜只有PlayGlass等极少数产品,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品牌可以跟进吧。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品牌VR贵的理由,它们有着针对佩戴舒适性、近视调节的优化处理。但是,这些改进只需对物理结构进行少许改进就能实现,几乎没有什么成本。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品牌VR眼镜之间也分成了三六九等的呢?
    体验的差异:交互和APP
    DIY VR眼镜最大的缺陷就是缺少交互功能。
    比如,我们需要提前用手机运行VR APP,或是进入
    VR视频
    的播放界面,再将手机塞进眼镜里观看。当影片结束或当你想进行其他操作(比如突然来了一个电话)时需要取出手机,切换下一个视频,再将手机塞进眼镜……好不麻烦。而品牌VR眼镜自然不存在这个繁琐的操作逻辑,而他们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入交互功能。 
    因此,交互功能的实现原理,也就成为拉开不同品牌产品间价格的基础。
    如今, 
    品牌VR眼镜的交互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其一是以暴风魔镜4、灵境小白1S、大朋看看为代表的产品, 
    内部没有任何电路和电子元件,依旧属于“纯光学设备”
    。它们的交互方式源于蓝牙手柄和APP,让视觉内容可以根据用户头部运动而作出相应反馈,并提供了实时的操纵方式。如果没有蓝牙手柄,那它们将与DIY VR在体验上没有任何差别,只是一套单纯的“头戴3D播放器”而已。
    第二类则是以Pico 1和Gear VR 3为代表的VR眼镜, 
    它们的交互无需借助其他外设,而是在眼镜右侧的机身上配备了触控板、音量键和返回按钮
    ,我们可以通过它们在VR APP里进行操作(需要提前将手机通过蓝牙与Pico 1连接好)。因此,这类VR眼镜内大都会配有锂电池、控制电路等电子元件,声音输出也是通过VR眼镜自带的耳机孔,而价格自然也要比“纯光学设备”贵上一些了。
    综合来看, 
    第一类VR眼镜的成本相对更低,使用手柄控制
    VR游戏
    时的体验更顺手。而第二类VR眼镜虽然技术含量稍高,但当遇到VR游戏时,往往也需要另配蓝牙手柄才能玩转

    至于VR APP,每款品牌VR眼镜大都有自家的APP搭配,里面包含视频、图片、游戏等诸多资源(图14)。有些APP还能同时兼容其他品牌的VR眼镜(如Pico VR)和蓝牙手柄(图15)。此外,各 
    种VR APP的资源也多是可以下载并互相支持的,所以大家如果觉得某款APP资源少,可以考虑换个APP尝试解决。
    为啥Gear VR 3
    这么贵?
    Pico1和Gear VR 3的原理差不多,为什么二者的价格却相差数倍呢?除了三星品牌的溢价效果外,Gear VR 3的确还有着更为先进的设计:它内置了独立的IMU(惯性测量单元传感器)用于定位和做位移测量。反观Pico 1,它依旧需要利用手机内置的陀螺仪或重力感应传感器定位,在精准度和反映速度上要落后很多,因此极易出现位移量和画面改变量脱节,从而引起强烈的眩晕。Gear VR 3是业内公认移动VR眼镜中眩晕感最轻的设备, 
    独立的IMU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三星 Gear VR 3是比较特殊的存在,它仅支持
    Oculus
    Store里面的VR内容,而Oculus Store里面的内容都需要网络才能观看。可惜, 
    受国内的网络环境影响,用户往往需要“科学上网”(翻墙)才能流畅享用,对普通用户而言网络设置是个门槛。
    小结
    相对于移动VR眼镜的乱世而言,PC VR如今已经迈入了成熟期,以
    HTC Vive
    为代表的产品在体验上远非移动VR可比,毕竟PC处理器+独立显卡的性能要远远强于智能手机,可供开发者施展的空间更大,VR应用的种类也将更加多样
    化。可惜,PC VR不仅自身较贵,还需要用户家里有一套配备酷睿i5+GTX970级别的电脑搭配,而后期安装配套应用和调试也更加繁琐, 
    短期内也只能是发烧级极客们的玩物

    没关系,在最近的1~2年时间里,视频、全景等影音欣赏还是VR设备的主打内容,而移动VR眼镜已经足以应对这些娱乐项目了, 
    百十元的开销就能换来沉浸式的VR体验,这笔投资还是不亏的。
    更多AR新闻就在中国AR网(https://www.chinaar.com/)
    更多
    AR教程
    就在中国AR网(https://www.chinaar.com/)
    中国AR网(微信公众号:armeiti)

关于AR

卓越的技术,一流的团队,为您打造专家级AR产品。
Test your infrastructure

什么是AR?

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能将虚拟信息(图片,视频, 音频等)融入现实世界,让现实世界更加多元、丰富,为人们带来更加生动有 趣的感官体验。简单来说AR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信息的增强体验,它也 将成为一种“更新奇、更易传播”的新型信息传递方式。

AR的趋势

在信息技术化的时代趋势下,AR将以一种新型娱乐及信息交互方式融入人们 的生活,而对于企业来说,AR产品的广泛推广及运用也将是一项不可错失的 绝佳商机。

Test your infrastructure

AR运用的困惑

AR技术备受瞩目,然后实际运用上却让人望而止步。
成本上 往往单制作一个AR形式的内容就得花费上万元, 只有高预算的大企业或广告商才能出手
技术上 AR技术总给人一种触不可及的印象,导入AR技术 是否需要高度技术支持。
企划上 AR充满娱乐性,但是好玩之外,如何将AR良性结 合商务是难题。

选择迅速AR的八大优势

迅速AR始终以满足顾客为己任,成就AR领先品牌。

经典案例展示

我们是AR应用的领军者,专注AR技术研究与开发。

新闻动态 · 与日俱进

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更多动态 >

合作伙伴

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服务超过7亿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