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亮风台和他的产品HIAR ARSDK的前世今生 如何搭上TBA?

2024-12-25上海AR开发专家


  • 可以说,全球超过7亿人使用的手机上,都有我们开发的东西。
    ”亮风台CEO廖春元不无自豪地说。
    2016年的巴西里约奥运会期间,腾讯用QQ搞了个“AR(
    增强现实
    )传递火炬”的活动,用户可以使用手机去扫描QQ上的图案,把火炬传递下去。这个看上去有点别扭的玩法,一开始在腾讯内部的期待也并不是很高,本来以为“大概几百万用户”就差不多了。没想到,参与的人迅速突破千万,最终的数字超过一亿,覆盖了中国366个城市。
    很快,十一月苏宁也推出“AR抓萌狮”活动,参与人数接近
    900万
    ,扫描次数超过5200万;春节又推出
    AR红包
    ,五天内用户数也有
    530万
    。这似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AR+营销拥有的潜力。
    腾讯、苏宁、美图、汽车之家……在这一串家喻户晓的公司名背后,提供
    AR技术
    支持的却是一家名字怪怪的创业公司——亮风台。公司内部人士告诉青亭网,这些大客户让亮风台触及到了更大范围的终端用户,
    这也是“7亿”这个看起来有些吓人的数字的由来

    7亿用户或许有夸大的成分在内,但资本对亮风台的青睐倒确有其事。此前2015年,亮风台已经完成由美图的数千万A轮融资,同年又获得由纪源资本投资的数千万轮A+轮投资。
    目前,除了腾讯,BAT中另一家阿里巴巴也已经被亮风台“凑齐”。廖春元告诉青亭网,
    亮风台会专门帮每个希望实现AR营销的商家单独开发内容,然后整合进支付宝,商家无需单独开发AR APP,消费者也只需直接打开支付宝AR,“扫一扫”,就可以与品牌互动


    我们是一家面向产品、拥有技术基因的团队
    ”,亮风台COO唐荣兴表示。对外界,亮风台则这样介绍自己:专注AR核心技术,深度整合软硬件,面向用户提供专业AR产品与服务的公司。目前,公司主打的产品是
    AR眼镜
    HiAR Glasses和HiAR SDK解决方案。
    亮风台?——“廖厂长的公司!”
    提到亮风台,AR圈的人一般不会直接说出廖春元的名字,而会脱口而出一个绰号——“
    噢,知道,廖厂长搞的公司。
    ”调侃之余,似乎也透出了一种敬重。
    把时间往回拨25年,还一脸稚气的“厂长”肯定不会想到,他和小伙伴经常爬的那座叫“凉风台”的山,在日后会成为自己公司的名字。
    凉风台是云南省第一高山,对于出身云南昭通的廖春元来说,这里承载了太多年少时期的记忆。凉风台的山路陡峭、气温寒冷,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高中生来说,要爬上去并不容易,但是登上高山后,壮美的日出景象,让廖春元始终难忘。

    创业正如爬山,需要团队的一致努力,彼此依靠,历经考验后,才能收获到最美的风景
    。”这位个头不高、待人谦和的纯理工男,在血液中似乎还有着一种诗人的忧郁气质。他颇为钟情唐诗宋词,微信名也是有点小清新感觉的“walkalone”。
    这一名字或多或少也反映了他的经历:从清华的硕士到马里兰大学的博士,长达近二十年的求学之路,让廖春元与计算机视觉和人机交互技术不期而遇,从此奠定了他日后创业的根基。
    毕业后,廖春元在富士施乐研究院任职——如果光提名字,可能大众并不了解,但Windows和
    苹果
    电脑的图形界面、鼠标和以太网这些如今人人每天都在打交道的东西,都是施乐率先提出,但却先后被乔布斯、比尔盖茨学去,给他人做了嫁衣。可以说,
    这是一家研究理念超前,但商业敏感度非常低下的公司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廖春元身上。他在施乐参与开发了一项类似点读机的AR项目,可以通过直接点击字体来唤起音频信息,只是和后来国内的点读机不同的是,廖春元的项目使用的并不是特殊的纸笔。

    当时内部的领导觉得AR是个很有前途的方向
    。”廖春元事后回忆,但施乐商业化迟钝的基因似乎成了驱散不走的魔咒,加上研究所内部的斗争,导致这一方向不了了之。
    眼见项目迟迟落不了地,廖春元最终选择了回国自己创业。他告诉青亭网,这次创业想法很简单:“我就是想做AR。”
    但,与2016年受到资本热捧、人人都在高喊VR、AR不同,那个年头国内几乎没人知道它是啥。
    廖春元面对的既是一片蓝海,也是缺乏前人领路、只能自己摸索的荒原。
    不过让他庆幸的是,身边并不缺乏志同道合的兄弟。
    “25年前,一起登凉风台的少年”

    千万别和好朋友创业
    !”在前几年的创业领域,这句话几乎成为一句不成文的规定,被不少人奉为金科玉律。原因大抵是因为,朋友之间不好公事公办,容易因私废公。
    以这条标准来看,亮风台的创始人团队显然是不合格的:COO唐荣兴、天使投资人王迅都是廖春元的高中同学,经常和他在凉风台山上爬上爬下;首席科学家凌海滨则是他读博期间的同学,天天开车一起去买菜做饭的交情。
    但唐荣兴却对此不以为然:“
    苹果和腾讯的创始人也是同学。对创业公司来说,团结才是最重要的
    。”他此前专注于手机的软硬件开发,曾任职于英华达、清华同方、盛大创新院,更是少数参与过早期Palm手机开发的华人。
    非常推崇苹果设计理念的他,坚信“AR时代中国是有机会的,要做世界级的精品,
    必须好用,力求好看
    。向世界输出东方科技与东方‘中和之美’。”
    和温文尔雅的廖春元不同,号称公司“首席煲汤”的唐荣兴说话直接、观点犀利,性子有点冲。在他的朋友圈中,经常可以看到他直抒一些对行业的看法。而相比起来,廖春元的朋友圈更新频率,要慢上许多。
    据说,唐廖两个认识二十多年的朋友,在公司为了工作上的问题,经常关起门来吵个不停,“就像两个老夫老妻一样,但是吵完也就完了,没有隔夜仇”。
    廖春元觉得,有问题就拿出来吵,这是正常现象,“
    就怕不吵”

    在计算机视觉(CV)领域有很深的凌海滨担任了亮风台首席科学家,他曾任职于微软、西门子等大公司。后来,凌海滨还介绍自己的前同事、曾任职于高通的AR底层计算机视觉支持库FastCV架构师谢炳龙加入,担任CTO。亮风台的团队,堪称豪华。

    老凌是计算机视觉,老廖是人机交互,老唐是软件出身,但对硬件也很熟。老谢对硬件的优化和软件方面也是非常强的。可以说,我们的积淀不输给国际上任何一个团队。

    对这支朋友、同学搭伙的公司来说,要征服的不是他们儿时熟悉的凉风台这样的高山,而是AR——它不仅拥有非常高的技术门槛,更面临着市场需要教育,缺乏落地应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面前,海拔高达3152米的凉风台,可能都显得很矮小了。
    一家软件公司怎么做起AR眼镜来?

    2013-14年,亮风台是没人搭理的,我们兴冲冲把AR方案拿给人看,结果被人家一句话就怼回来了:国外有参考吗?那只能说没有。

    廖春元把亮风台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这两年称为“散打阶段”,公司人数也就十来号,处于摸索、教育市场的阶段,做纯软件和项目。
    来到2015年,由于获得两轮融资、有钱了,公司把软件中共通的底层算法和模块提取出来做成了SDK,这就是HiAR SDK。亮风台内部人士告诉青亭网,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主要是希望以轻松、亲切的态度,让用户对AR进行了解,加深喜爱。
    那么HiAR SDK主要用来做什么?“
    开发者可以使用它来打造
    AR应用
    和游戏,利用HiAR Cloud API能进行云端图像识别,定制版还能实现SLAM和脸部跟踪定位算法
    ”。目前,它拥有Unity、iOS和安卓版本。
    廖春元告诉青亭网,
    如今HiAR的定位已经不完全是SDK,而是一种整体的解决方案
    。比如公司会在这基础上,给腾讯、苏宁、汽车之家制定了具体的AR产品方案。
    在AR领域的SDK中,最出名的就要属此前高通开发的
    Vuforia
    ,但这一业务已经被高通卖给了PTC。公司CTO谢炳龙此前就是Vuforia底层最核心模块FastCV的架构师。
    那么,HiAR如何定位自己?廖春元认为,
    只做Vuforia的子集,价值不大。要搞差异化,比如包括人脸在内的大批量本地识别。
    在国内,AR SDK还有EasyAR、太虚等。廖春元对青亭网表示,HiAR的优势在于识别能力和抗干扰力——这也是为什么HiAR方案在比稿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他透露,HiAR在不联网的情况下,本地识别数量能达到万级。并且由于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算法,
    识别1000张图只需要70M内存,这相当于Vuforia的十分之一,“别人都不会小于500M的。”
    除此之外,亮风台还和OPPO合作,推出了UGC AR技术——顾名思义,就是让用户可以自己创作AR内容,“一般的AR互动,都是给用户规定明确的体验步骤,扫描特定的图像,看到特定的互动内容。而亮风台的UGC AR技术,用户可以指定任意的识别图像,自由创作AR内容”。
    HiAR SDK还支持同属计算机视觉范畴的SLAM方案,并且可以实现单目SLAM。据亮风台内部人士告诉青亭网,
    目前HiAR SLAM主要针对手机、眼镜等终端,对硬件要求不高,
    只需要使用一般的iOS/安卓手机上的RGB摄像头,就能完成3D空间的扫描,并且“不需要触发图片”:
    “SLAM大概可以分为前端和后端。前端研究帧与帧之间变换关系。首先提取每帧图像特征点,利用相邻帧图像,进行特征点匹配,得到初始的位姿。之后进行姿态优化和选取关键帧,同时融合IMU(惯性测量单元)提供的姿态信息。后端则主要是对前端输出的关键帧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最优的位姿估计。”
    但,只有软件就够了吗?
    也是在2015年的上海车展上,宝马展示了可以显示驾驶、导航信息的AR眼镜,这对廖春元触动很大:“
    只用手机没法解放双手,还是满足不了用户体验。如果想要好的用户体验,必须要走这一步。此外,也是为了方便客户通过实际产品来理解我们的技术。

    廖春元仔细调研了国内的眼镜团队,发现
    大多都是模仿很多年前谷歌眼镜的产品,还在采用比较原始的棱镜方案,充其量只能算是戴在头上的摄像头
    。这让他有了很大信心。
    “方向是正确的,就往前走吧。不走怎么知道坑在哪?”
    HiAR眼镜项目在5月立项,年底就发布了出来。虽然达到了号称全国首创的双目立体识别和全息成像AR眼镜。但以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款设备已经比较粗糙了:比如采用的还是分体式设计,自由曲面光学镜片较厚,处理能力也比较弱。用唐荣兴在发布会上自己的话来说,就像是爱因斯坦的 “
    三条腿小板凳
    ”。
    在廖春元看来,
    中国
    AR公司
    很多,但95%是偏应用,自己并不掌握核心技术。要么只做软件,要么只做硬件,他用八个字来概括自己的竞争壁垒:“核心算法,软硬结合”

    除了眼镜这个硬件产品外,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算法是廖春元认为亮风台技术的核心,这其中,有HiAR Glasses上的“双目识别”。
    这项技术是利用两个摄像头来获得立体信息和深度信息。就好像人的两个眼睛一样,根据对比关系才能知道物体之间的距离。
    比如把手挡在物体前,如何区分前景的手和背景的物体?这在计算机上是很难的问题,而如果知道距离信息,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离得近的自然是手,远的就是背景物体。
    也许是终于把技术成型化,第一代HiAR Glasses虽然在廖春元口中是“
    很挫的东西
    ”,但在客户中还是获得了积极的反响。很多B端的厂商找上门来,询问眼镜的具体出货时间。于是公司内部很快决定,在发布会后继续开发第二代产品。
    时间来到2016年,廖春元觉得平台搭建得差不多了,在下半年正式组建销售团队,做垂直落地的解决方案。公司的现任CMO罗鸣正是在这个期间加入进来,他曾经任职于IBM,也是唐荣兴的多年的朋友。
    不过也就是在这一年,VR/AR火了——随着这一领域投资的火热,不少AR公司也纷纷抬头。微信之父张小龙更是放言:“
    手机之后,VR/AR眼镜可能成为标配
    !”
    在已经成立了近四年的亮风台看来,这种情况既喜人,又让人担心:
    喜的是终于不用再和人解释自己到底是干什么的了,忧的是,产业的节奏开始加速了

    亮风台开始看到不少后来者或借鉴、或抄袭自己的第一代方案,而距离上次发布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不少人纷纷问起廖春元,你们怎么没声音了?
    “看到别人发布东西,也着急,”廖春元说,“但我们还是保持克制,还是每年就开一次发布会。
    对于硬件,绝对不能做个半成品。

    第二代HiAR Glasses眼镜,年中量产

    这第二代开发得比较激进,从第一代到第二代,实际上都相当于跳到第三代了
    。”廖春元对青亭网笑称。
    首先从光学方案上,第二代HiAR Glasses采用了耐德佳的自由曲面光波导,镜片厚度薄至7毫米,成本也更低。
    这一光波导方案和Lumus、DigiLens的不太一样。光学专业人士告诉青亭网,Lumus成像也是用光栅,通过镀膜实现,较为复杂,但体积很小;亮风台采用的方案,是用波导传输光线,呈像还是几何光学,结构简单,但体积不如前者小。
    这款眼镜采用索尼OLED投影屏,兼容2D/3D模式。一般AR眼镜的投影屏主要分为LCOS、OLED、LCD三种。OLED屏的色彩、分辨率会更好一些,不过价格也会更贵,基本上市面上主要是索尼的OLED投影屏,目前其他AR眼镜多采用LCOS屏。
    ,拥有号称全球最小的双目立体手势深度摄像头模组。舍弃了分体式的设计,采用一体式设计。此外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采用了高通骁龙820芯片作为处理器,相比第一代,可谓“鸟枪换炮”。
    另外还
    搭载了以色列AR公司INUITIVE的DSP芯片,唐荣兴告诉青亭网,这是一家专注于服务较大公司的企业,谷歌的Tango
    AR平台
    背后也有他们支持
    ,亮风台算是和他们合作的唯一一家体量较小的公司。
    深度摄像头采用的则是Heptagon公司的产品。
    INUITIVE的芯片不占用CPU,主要负责处理深度摄像头,拿到深度图像,而至于手势识别相关的算法,则是亮风台自己的核心技术。
    青亭网曾经于年初体验过第二代HiAR Glasses的原型机,该原型机支持语音控制和手势操作,但当时只体验了语音控制。可以通过说“回到原点”“回到桌面”等来导航。
    整个图像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是立体的,据现场公司人士告诉青亭网,左右两眼显示的图像是不一样的,从而造成了立体感。不过,当时据说由于程序是Unity开发,加上后台程序多,导致整个体验的帧数不是很高。
    廖春元告诉青亭网,
    亮风台的第二代HiAR Glasses预计年中进行量产,眼镜并不会单卖,而是会搭配解决方案一起售出,依赖于市场反应,今年的出货目标在千台以上

    微软
    HoloLens
    在前,本土AR眼镜的生存之道?
    Daqri的工业AR头盔

    我们对标的主要是国外软硬结合的AR公司,比如Daqri、Meta这些
    。”廖春元告诉青亭网。
    这种对标似乎也暗示着,亮风台将会主要专注于B端。除了本文开头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外,公司也已经针对中海油、中联重工进行AR+工业方面的试验。
    此前,曾经有媒体报道称,亮风台欲对标的是微软HoloLens,但实际上,廖春元的策略是
    ,不跟微软这个体量庞大的怪物展开直接竞争,而是打差异化

    他对青亭网表示,工业、教育、军事,智慧旅游,信息展览,这是AR眼镜主要应用的B端领域——比如军工,“是我们大力去摸索的东西,在国内是我们和HoloLens相比的优势。”
    这些策略似乎收到一定效果
    ,不少人找到唐荣兴,告诉他,“还是觉得你们的眼镜靠谱”。
    一方面是HoloLens没售后,另一方面是无法实现定制化。
    只是,面对中国这一广阔的市场,国外的公司都在虎视眈眈
    :ODG将联合中国移动旗下咪咕视讯于今年二、三季度杀入中国市场,HoloLens也已经通过国内3C认证;此外,华为、联想这些本土大公司,也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自己的AR眼镜

    如此一来,创业公司还会有机会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
    恐怕先要回答的问题还是,AR硬件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够不够这么多玩家分的?
    此前有业内人士曾经对青亭网提出质疑“
    工业上用AR眼镜,不可能给所有工人都配一套,顶多也就是一两个总监用吧,这样你出货能有多少呢?

    无独有偶,国内一家早期专注于AR的公司也曾经陷入这种迷茫,创始人告诉青亭网,他们在把产品做出来后,却发现市场根本没起来。最终,这家公司干脆选择了搁置AR,转而投入AI/机器人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去了。
    亮风台对标的工业AR头盔厂Daqri,也在年初传来裁员25%的消息

    对于这种看法,廖春元倒是显得乐观:“这种说法对也不对,早期的时候量的确不可能很大,而如果在工业方面,解决他的问题,
    他其实对价格是不敏感的,服务机器人一台几十万,帮你省了人工,他们照样会买的
    。”
    但是,2B肯定不是AR眼镜的终点,“
    如果能够解放双手的话,实际上2B的市场说不定比手机还大,最终还是一个2C的东西
    。”
    AR眼镜离我们C端用户还有多远?
    我们理想中的AR眼镜是什么样?它应该和普通眼镜大小一样,镜片轻薄,又不贵,对不对?但要达成这几点,是非常困难的。

    环境坑、学术坑和用户坑,这是几个AR领域的常见坑型
    。”凌海滨在一篇科普AR技术的文章里写道。他又半认真半玩笑地加了一句:“
    这足以让很多假的猛士知难而退
    。”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要自然而然地把图像投到人的眼睛里,从而实现“虚拟物体叠加在现实中”的效果,有着为数众多的困难要克服。
    Meta 2头盔
    首先,很重要的瓶颈就是光学方案,也就是AR眼镜的显示部分。廖春元也告诉青亭网,对于HiAR Glasses来说,产业链层面最大的成本还是来自于光学部分。那么,靠谱、轻薄的光学方案,为什么成本压不下来呢?
    其实,目前所有AR眼镜的原理都差不多:
    在眼镜旁边放一块显示屏,然后通过光学方案,把屏上显示的物体投到人的眼睛里

    这方面最简单粗暴的就是谷歌眼镜之前采用的棱镜方案,即通过45度角棱镜直接把显示屏的光反射进人的眼睛。这种方案虽然便宜,但是视场角小,想要把视场角做大,则镜片本身也得更大、更厚。比如Meta 2那个大罩子就是实例。据青亭网了解,
    一些看起来比较著名的产品,如三星C-Lab的AR眼镜、美国著名AR公司Vuzix的产品,实际都是这种方案

    自由曲面棱镜成像原理
    相比之下,自由曲面棱镜的成本也不高,并且成像质量较高,镜片厚度较为适中,视场角更是能超过50度,
    但问题是体积较大,无法接近传统眼镜大小

    公认AR眼镜领域最优的光学技术方向是光波导。一位光学专业人士告诉青亭网
    ,AR眼镜就算做的特别清楚、视场角特别大,如果体积还跟VR头盔似的话,就没什么意义,因此能够小型化的波导方案是发展方向

    作为目前AR眼镜的顶点产品,微软HoloLens采用的是光波导+全息光栅的方案,即通过光栅把光线通过全反射的方式投射到人的眼睛里,这种方案的设计难度和成本都较高。但它能够实现30-40度的视场角,并且其厚度会比一般近视镜还低。
    在光波导产业链领域,另外一间著名的企业是接受了国内阿里巴巴、水晶光电投资的以色列AR公司Lumus,他们采用的是光波导+反射的方式。但产品的良品率并不高,
    这也导致它的镜片非常昂贵,一片大概在1-2000美金左右

    Lumus的AR眼镜
    还有从业者对青亭网表示,光波导镜片价格下降的关键在国内厂商,目前也的确有不少厂商在从事这一领域的量产。
    而据青亭网了解,
    Lumus希望在2018年把价格降到100美金
    。但廖春元认为,挑战还是蛮大的,“虽然CES上看起来不错,但距离真正的产品化还有距离”。
    “其他的都是废话”
    如今的亮风台,与2013年相比,体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公司目前除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总部外,
    在北京中关村、广州荔湾区、深圳和美国都设有分部

    廖春元告诉青亭网,美国是凌海滨主持研发的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广州是开拓华南市场,同时提供行业客户解决方案,深圳则主要负责供应链和硬件生产,北京集中做软件研发和对接客户,上海作为总部,兼具软硬件和设计职能。
    亮风台的公司人数已经超过百人,唐荣兴笑称,公司女性比例比较高,因而“幸福感也比较强”。
    只是不善于PR,似乎仍然是这家公司的基因。即便手握多家明星伙伴、即便掌握所谓核心算法,亮风台依然一如既往的低调。

    低调还是应该的。用产品说话,其他的都是废话。
    ”唐荣兴说。

关于AR

卓越的技术,一流的团队,为您打造专家级AR产品。
Test your infrastructure

什么是AR?

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能将虚拟信息(图片,视频, 音频等)融入现实世界,让现实世界更加多元、丰富,为人们带来更加生动有 趣的感官体验。简单来说AR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信息的增强体验,它也 将成为一种“更新奇、更易传播”的新型信息传递方式。

AR的趋势

在信息技术化的时代趋势下,AR将以一种新型娱乐及信息交互方式融入人们 的生活,而对于企业来说,AR产品的广泛推广及运用也将是一项不可错失的 绝佳商机。

Test your infrastructure

AR运用的困惑

AR技术备受瞩目,然后实际运用上却让人望而止步。
成本上 往往单制作一个AR形式的内容就得花费上万元, 只有高预算的大企业或广告商才能出手
技术上 AR技术总给人一种触不可及的印象,导入AR技术 是否需要高度技术支持。
企划上 AR充满娱乐性,但是好玩之外,如何将AR良性结 合商务是难题。

选择迅速AR的八大优势

迅速AR始终以满足顾客为己任,成就AR领先品牌。

经典案例展示

我们是AR应用的领军者,专注AR技术研究与开发。

新闻动态 · 与日俱进

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更多动态 >

合作伙伴

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服务超过7亿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