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怼微信的路上,支付宝从未放弃尝试。 从“流量红利”的狂热躁动,到“场景有限”的无奈判断,在这场由微信掀起的“小程序”热潮中,同样在中国互联网占据重要入口的支付宝,似乎一直处于“旁观者”的角色。此前媒体曾爆料支付宝将在今年春节之后推出小程序,但转眼已临近初夏,却依然未见“支付宝”牌小程序的踪影。 近日媒体获悉,由于种种原因延期推出的支付宝小程序,即将在五月下旬正式公布,而不出意外的话(不排除再次延期可能性),即将与小程序共同露面的,还有支付宝磨炼多时的另一套“杀手锏”——“AR 开放平台”。 “我们和支付宝负责 AR 的团队从今年三月开始合作,他们调研了很多有 AR 识别功能的产品,最终选定了几家,主动找过来,希望把 AR 这一场景日常化。”一位行业知情人士表示。 也就是说,支付宝开始将自身的 AR 识别技术,封装成一种可供开放的 API 接口,放在平台上供 ISV(第三方软件开放商)或者品牌厂商调用。但和小程序作为一种产品形态的定位不同,“扫一扫+AR ”只是一种平台级的入口能力,在识别出产品、LOGO、甚至是任何一种实物之后,最终的实现场景与目标效果则可以由 ISV 自行发挥。 除了AR 开放平台与小程序以外,该业内人士还透露,曾因大尺度“白领日记”差点寿终正寝,进行内部整顿的“生活圈”,也将在支付宝小程序上线后配合实现一部分社区功能。“几个团队需要跨部门协同,所以正式推出时间会有所延迟”。 事实上,支付宝 AR 开放平台已经有了实施案例——在近期热播的综艺节目《奇葩说 4》中,片头中的一段海飞丝广告,就鼓励大家用支付宝扫一扫海飞丝 Logo,随后会跳出一个广告页面,提醒你领取购买海飞丝产品的代金券。 《奇葩说 4 》选手艾力引导观众用支付宝扫一扫海飞丝的广告片段 在海飞丝的案例中,支付宝主要提供的就是 AR 开放平台对“海飞丝Logo”的识别能力,而之后跳转出的广告页面,包括广告主想要实现的宣传效果——是发红包、H5、还是连接到支付宝小程序,就要看厂商或者软件开发者自己的意愿了。 为什么是 AR ? 支付宝在 AR 领域并不是一个新手,当 Pokemon Go 在去年风靡全球的时候,支付宝也顺势推出一连串“AR+扫一扫”的功能:例如在去年中秋尝试的支付宝扫月亮,以及春节重点推出的支付宝扫“福”字集五福活动,都是打开支付宝——用“扫一扫”功能扫指定物体——领取奖励(优惠券、现金红包)的固定玩法。 尽管支付宝在活动推行中出现不少 Bug,比如在实景红包的活动中,用户只需通过简易的 PS 即可得到藏匿红包的地点,或者可以直接用网上的图片代替“扫一扫”指定物体,不用真的去扫描月亮或者字画。但 AR 新奇的玩法与现实的交互体验,依然让不少用户接受了一波教育——仅在今年春节期间通过“扫一扫”集齐五福的人数就达到 1.68亿,而参与活动的人数显然要高于这个数字。 去年12月份,支付宝率先推出了基于 LBS 地理位置的 AR 红包功能 通过游戏化的运营方式,支付宝利用一年时间,不仅完成了对“AR+扫一扫”的市场普及,同时对底层技术形态不断加以完善,这也促成了支付宝 AR 平台将要实现的两个目标,一种是“日常化”的产品形态,另一种是展现对商家的服务能力。 展开来讲,当智能手机的用户看到二维码,就能条件反射般地“扫一扫”之后,支付宝想要把 AR 功能也发展成一种日常,它希望用户对“扫一扫”的认知能延伸出去:不仅二维码可以扫,万事万物皆可扫,这是支付宝想进一步成为高频入口的关键环节。(后文会对此详细分析) 另外,支付宝也在围绕 AR 展现出对商家的服务能力。此前不论是实景红包,还是扫“福”字集五福,支付宝都已经在品牌植入、发放优惠券、基于 LBS 的商家红包等形式上作出尝试,而在 AR 平台上线之后,可以肯定这又会成为广告商愿意尝试的营销手段。 也就是说,支付宝的“AR 开放平台”将承载着与蚂蚁金服开放平台相似的定位,后者是针对商家推出的支付、营销、卡券等功能接口。毕竟对于大公司来说,与其在各个行业逐一推进,不如将基础能力开放出来,用平台的方式做大市场,支付如是,AR 亦如是。 “小程序之争”会出现怎样的局面? 从万众追捧到回归理性,尽管行业中诸多分析都直指小程序的目的在于“连接线下”,但不管是微信针对小程序的数次更新,还是不断围绕小程序诞生的创业团队,依然将“线上”当作主要阵地。 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公司固执己见?难道是他们意识不到小程序在线下的潜力?一位 O2O 从业者曾这样评价微信通过二维码启动小程序的方式:“微信想借助小程序延伸线下场景,但他们没有布置二维码的能力,就想依靠服务商去解决入口的问题。” 不论是线下门店还是共享单车,能否在触达用户的场景里布置二维码,成为小程序成败的关键能力 简单来说,微信在初期试图借助小程序在线下的场景扩展疆域,但最终高估了开发者的能力。大部分互联网从业者擅长的是产品和技术,对于如何在线下抢占渠道少有认识,更不愿花费人财物在能够接触用户的场所布设二维码,也正因如此,微信在后续的几次更新中,开始大幅降低小程序的开发难度,并且允许在公众号中附带小程序,以及开放搜索“附近的小程序”,解决的通通是小程序的“到达问题”。 再回到支付宝即将推出的“小程序”+“AR 开放平台”,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支付宝想“奇袭”微信的杀手锏,就在如何触达用户的手段上。 通过“万事万物皆可扫”的 AR 功能,支付宝可以在线下免去布置二维码的繁重工作,直接通过产品包装、店面 Logo、甚至任意一种媒介到达消费者。而一位参与支付宝小程序第三方开发平台的业内人士也表示,支付宝已经实现了用 AR 扫一扫,即可跳转小程序的功能开发。 如果真的把支付宝与微信在“小程序”上的竞争比作战场,那么微信拥有的,是社交带来的流量与用户黏性,而支付宝手握的筹码,则是“阿里系”产品服务商家的先天基因,如果小程序真正能发挥潜力的场景在线下,那么拥有多年服务商家经验的支付宝,必须要学会扬长避短,将小程序打磨成一款实实在在为商家提供帮助的产品,才不会重蹈”来往“与“圈子”的覆辙。(转自:钛媒体 苏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