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极地》VR纪录片制片人西藏拍摄手记

2024-10-29上海AR开发专家

  • 编者按:历时近半年调研和20天拍摄,微鲸VR与五星传奇联合制作的《极地》VR全景纪录片近日杀青。据悉,此片将制作四集,并于2016年10月陆续上线。以下这篇文章是制作人刘扬给我们独家首发的拍摄手记。
    至今仍记得,在初春北京街头,导演宿斌让我戴上眼镜看他心目中好的VR影像,然后不断说:“这就是我想象中《极地》VR应该有的样子:真正的3D呈现,把沉浸感做到极致,让用户真正进入场景,声音做得还不够好,我要全景深采样然后后期做混音……”
    你要知道,那时候媒体上关于VR的报道充斥着:xx导演将执导中国第一部
    VR电影
    、xx明星出演的VR故事片即将上线等等。
    当微鲸VR团队已经制作了大量综艺现场和体育直播之后,当微鲸手握当今全球最先进的VR摄像机JAUNT ONE之时,我们为何会将目光投向纪录片?
    其实纵观世界影像史,从1895年卢米埃尔拍摄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到1922年弗拉哈迪制作《北方的纳努克》,再到后来的伊文思和怀斯曼,几乎每次影像技术的开创和更迭,纪录片都担当着开路先锋的角色。
    落脚回中国,微鲸与《第三极》团队联合制作《极地》VR纪录片,不难理解。
    涉藏纪录片《第三极》去年的热播自不必提,30年前,当年的纪录片先锋导演刘郎、段锦川、王海兵无一不是将自己的影像实验搬到这片神秘之地,《西藏的诱惑》、《八廓南街16号》、《藏北人家》也成为中国纪录片史上标志性的作品。
    7月26日晚上,在西藏山南地区的扎塘镇,结束了望果节的拍摄,剧组在导演宿斌的房间讨论第二天的拍摄计划,我在他的床头发现了《纪录片:影像意义系统》这本书。
    里面有这样一段话:“真实性是对事实而言,逼真感是对作品的语言系统而言,而真实是对观众体验而言……对于纪录片来说’记录‘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从本体论上讲,它是纪录片影像语言的构成基础;从方法论上讲,它是表现手法的直接呈现形式。”
    在VR如此火热的当下,提及一本理论书籍和一连串久远年代的导演和作品,似乎显得不合时宜。
    但是,在我看来,我们正是抱着这样一份对经典的敬畏之心,一方面钻研技术,将最前沿但仍不完善的VR摄录技术在中国落地;另一方面,却是用最笨、最朴素、最本真的方式在做片子。
    (剧组在桑耶寺调研)
    提及用户的VR观看和传统视频收看的区别,很多人会说创作者失去了对受众的控制权,每一个VR观看者都是主导者。
    了解VR现场拍摄的人也会清楚,因为拍摄时必须360度清场,即便是可以通过手机屏幕在掩体后实时监看拍摄状况,导演和摄影师的现场把控感会大大减弱。
    在VR领域,控制权的确是个有趣的话题。以此为出发点,我去回顾《极地》VR调研、勘景、拍摄的全过程,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当我们每一个创作者都从用户观看的立场出发,我们会相当程度上、有意无意地弱化刻意的主观强势意识,而是去同被摄场景和人物建立一种自然本真的联系,必然与偶然的、流逝和凝固的、快速或缓慢的。
    和敏珠林寺的偶遇是非常美好的。原本这座寺庙不在拍摄计划当中,但当我们前期调研偶然进入这座寺庙的时候,几乎剧组每一个人第一眼就被这座并没有太多游客光顾的寺庙所吸引。
    那天,寺庙的所有喇嘛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庆典做准备,悬挂崭新的经幡、准备节日的器物、修缮破损的建筑,有条不紊、安静平和。《第三极》导演乔森和整个寺庙的人都很熟(“坛城”拍摄于此),一年多不见,他和几个年轻的喇嘛玩自拍,而这些年轻喇嘛们用微信辩经也让我们这些外来人觉得新奇。
    (摄于敏珠林寺佛学院)
    宿导不停在寺庙中走动,不愿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后来下起小雨,一边避雨,一边我们就商量出了故事的线索和镜头调度。
    等到正式拍摄之时,这里也确实是花时间最多的地方,时间跨度大,空间多,光线条件复杂,从清晨寺庙中第一盏酥油灯亮起,到佛学院广场里宏大的辩经仪式,再到傍晚时分半山腰上对整个寺庙的环境交代。
    我们希望用户通过观看这段VR 视频,围绕一位年轻喇嘛的生活轨迹,真正进入敏珠林寺的宗教和生活日常,早课、学习、劳作、午餐、辩经、休息、嬉戏,徐徐展开。
    在各类视频都在追求故事性、矛盾感和快节奏的今天,这样朴素的影像叙述方式我认为是非常难得的。让用户能够走入现场,沉浸其中,感受这座寺庙和里面人物的独特气质,这一点是在我们现阶段做VR影像极致追求的。
    打阿嘎必须得说一说。打阿嘎是西藏人民在房屋修葺上的传统劳作形式,有人会把它形容成藏族人的“广场舞”,唱歌跳舞是真的,实实在在的劳作也是真的,所以在最开始策划阶段,打阿嘎是我们第一个确定的拍摄场景和故事。
    巧的是,圈定的打阿嘎团队正好在著名的桑耶寺工作,劳作加寺庙背景,锦上添花,但真正拍摄起来却比想象中困难很多,传统拍摄中取巧的方式都行不通。
    首先需要确定拍摄点,空间上,有寺庙、劳作平台、远山等自然环境;
    人物方面,有主角、劳作群体、喇嘛,通过几个全景长镜头的交代,要让这些元素有机组合,360度每个角度都有景象和信息。
    确定了最佳拍摄点之后,则需要被摄对象恰好到达预设的拍摄点,打阿嘎的队伍随机性很强而且有自己的节奏,当我们到达桑耶寺准备拍摄的时候,工期并没有到达我们想象的位置。
    为了达到最好的拍摄效果,只有等待,这时候你就会想起藏族人经常说的那句话:
    慢慢来,不要急

    视频拍摄团队不得不停下来,音频组反倒有了更多时间,两位录音室林雪麟和周正在寺庙里和打阿嘎年轻人待了好几天,夯土声、脚步声、歌声、风铃声、诵经声、鼓声、长号声、风声。
    他们开玩笑说感觉在录制一张原生态声音大碟。他们每次返回驻地的时候,满身都是阿嘎土,加上多日的暴晒,和打阿嘎的当地人没有什么两样。
    “慢慢来,不要急”的确在西藏经常听到,但为了好镜头,却也会进入“抢新闻”般的节奏。
    在我们等待打阿嘎进度的时候,临时得知就在驻地附近的扎囊镇折木村,第二天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望果节,迅速决定联系拍摄。
    第二天,村民全体出动,身着传统服饰,甚至连马匹都被精心打扮,将近200人的队伍。望果节整天的流程是围着本村所有田地行进一圈,并在特定地点举行多项仪式。
    (望果节拍摄转场途中)
    队伍的流动性对摄制组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选取最好的角度,摄影师必须抢在行进队伍前架设设备。
    所以当每次转场的时候,摄影师崔翔宇都会手举着JAUNT ONE一路狂奔,被称为“大南瓜”的神器可是有20磅(约9公斤)的“体重”,之所以举着它是为了保证24个镜头其中的每一个都不会被杂草刮花,在海拔3600多米的地方快跑也是对身体极大的挑战。
    拍摄完《极地》VR之后,剧组几乎没有休息,马不停蹄,各奔东西。宿导和录音师林雪麟现在正在法国的波尔多地区制作VR旅行短片,摄影师崔翔宇此刻正在西班牙为SNH48拍摄VR全景MV,摄影师万帅可能这个月又只能在家里待不到五天。
    《中国新歌声》的录影棚、摇滚老炮的演唱会、国足赛事直播、LOL对战直播、广东畲江中元节……微鲸VR,此刻在场。

关于AR

卓越的技术,一流的团队,为您打造专家级AR产品。
Test your infrastructure

什么是AR?

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能将虚拟信息(图片,视频, 音频等)融入现实世界,让现实世界更加多元、丰富,为人们带来更加生动有 趣的感官体验。简单来说AR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信息的增强体验,它也 将成为一种“更新奇、更易传播”的新型信息传递方式。

AR的趋势

在信息技术化的时代趋势下,AR将以一种新型娱乐及信息交互方式融入人们 的生活,而对于企业来说,AR产品的广泛推广及运用也将是一项不可错失的 绝佳商机。

Test your infrastructure

AR运用的困惑

AR技术备受瞩目,然后实际运用上却让人望而止步。
成本上 往往单制作一个AR形式的内容就得花费上万元, 只有高预算的大企业或广告商才能出手
技术上 AR技术总给人一种触不可及的印象,导入AR技术 是否需要高度技术支持。
企划上 AR充满娱乐性,但是好玩之外,如何将AR良性结 合商务是难题。

选择迅速AR的八大优势

迅速AR始终以满足顾客为己任,成就AR领先品牌。

经典案例展示

我们是AR应用的领军者,专注AR技术研究与开发。

新闻动态 · 与日俱进

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更多动态 >

合作伙伴

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服务超过7亿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