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携第三代AR智能眼镜,爱普生将如何寻找中国合作伙伴

2024-10-31上海AR开发专家

  • 说起AR智能眼镜,大家首先会想到第一个公开吃螃蟹的谷歌眼镜,然后会想到屡获巨额投资、刚公布产品的
    Magic Leap
    ,以及发布手机
    AR平台
    ARKit
    、在
    AR眼镜
    上蓄势待发的
    苹果
    。其实,还有一家我们熟悉的老牌硬件公司——爱普生,已经在AR眼镜上默默耕耘了六年,迄今为止已发布了三代产品。
    在11月的北京国际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博览会(VRSD)上,爱普生带来了其第三代AR智能眼镜BT-300和BT-350,介绍了爱普生AR智能眼镜在全球事业的开展状况,重点宣布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计划。会后,雷锋网对其多位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
    (精工爱普生公司HMD事业推进部总经理津田敦也)
    凭借显示技术积累打造AR眼镜
    爱普生最主要的业务是打印解决方案,在很多人眼里,爱普生应该是一家打印机公司。
    打印机作为硬件,服务于纸质媒介,而随着电子媒介的普及,纸质媒介市场日益衰落。爱普生业务也在不断扩张。爱普生现在拥有的第二大业务为视觉交流,包括投影、AR智能眼镜等。在2016财年,公司总营收10248亿日元,视觉交流部分占比为17.5%。
    爱普生的投影机其实已经广为人知,其在投影和显示技术上的积累也得到广泛认可。精工爱普生公司HMD事业推进部总经理津田敦也先生告诉雷锋网,爱普生在做AR眼镜之前,在OLED技术上已经积累超过十年。做AR眼镜,就是为了把OLED的技术应用到AR领域。爱普生的优势就是高亮度、双目透视型设计、以及高清晰的显示技术。
    在津田敦也看来,目前VR和AR是显示技术的最新革命,而VR技术相对AR来说更为简单。VR只要求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屏幕去呈现虚拟场景,而AR却是要在现实世界上融合虚拟场景。首先,AR对于光学的要求很高,虚拟物体要自发光,在投射到现实世界时亮度不能损失,即使环境的亮度很高,也要能很清晰地看到虚拟影像和数字信息。在访谈过程中,爱普生的负责人们对其核心的显示技术始终表示出很强的自信。
    津田敦也告诉雷锋网,AR眼镜是其开拓新事业的战略,“AR眼镜是我们以前技术积累的一个新的领域的试点,也就是说把我们爱普生现在为大家所认知的投影机、投影机厂商的印象往新的领域去转。”在此前的采访中,爱普生的发言人也透露,到2025年,AR眼镜很可能发展成为爱普生的支柱事业之一。
    BT-300面向个人消费者,BT-350面向行业客户
    (爱普生Moverio BT-350)
    ((爱普生Moverio BT-300)
    有显示技术的积累,也有对行业发展的预判,爱普生在2011年就推出其第一代面向家庭消费者的AR智能眼镜产品BT-100,于2014年又推出第二代BT-200。
    2016年推出第三代产品Moverio BT-300和BT-350,两款眼镜都采用了新研发的硅晶OLED光学显示技术,双目透视型镜片。其分辨率为1280*720,高达100000:1的对比度使得AR画面实现无边框显示,现场体验画面清晰,亮度较高。
    (BT-300/350无边框显示效果)
    BT-350侧重商业化场景,在设计上与BT-300有些许不同。BT-350采用了自适应的眼镜腿,大小可自动调节。为了适应多变的工业环境,BT-350可防水防尘。此外,BT-350还配备了一个五连控制器基座,可以同时充电五台设备。
    展览会现场展示了BT-350的许多方案。在方案展位前案例,游客透过BT-350可以看到文物的3D复原模型。当然,BT-350最多的应用场景是远程指导和工业维修。AR眼镜在工业上的最大作用就是“解放双手”,维修人员可以不用再拿着手册,而是按照AR眼镜显示的流程来进行操作,还能将现场情况通过眼镜摄像头传送给远程专家,以便专家实时进行远程指导,大幅提高效率,节省费用。
    BT-300主要面向家庭消费者,设计上要更为轻便,BT-350重量为119g,BT-300眼镜则降低至69g,佩戴起来与一般的眼镜无异。BT-300是看电影的利器,其可以提供相当于5米处80寸大屏幕的大画面,带上BT-300可以随时随地看电影。其最大的屏显尺寸甚至能达到300英寸效果(相当于从20米远处观看),且会随着投影的距离对画面进行自适应的调整。
    BT-300另一个有趣又有市场的应用是与无人机的结合。今年,爱普生和大疆合作推出了一款 AR 无人机模拟飞行应用,大家可以佩戴爱普生的 AR眼镜来操作虚拟无人机,可以帮助无人机飞行爱好者提前熟练飞行技术。BT-300也能和真实的无人机结合,使得用户在目测无人机飞行状态的同时,还可通过无人机搭载的摄像头体验第一人称飞行。这可以提高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
    爱普生告诉雷锋网,有些国家有法律规定,操作无人机的时候肉眼要看到无人机本身。所以,以往用手机App的时候眼镜是盯着屏幕的,不是第一人视角的飞行。爱普生告诉雷锋网,无人机这个市场有很大的需求,所以是早期应用里带来很大销售转化的应用落地。
    从眼镜参数到应用场景,to B的BT-350和to C的BT-300有自己清晰的定位。津田敦也说,“我们实际上瞄准的不光是开发者,我们更多是面向最终用户,为一般的用户提供产品。比如说在旅游景点、观光地,还有工厂作为现场,过于沉重设备就不舒适了。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时候用我们的产品是更适合的。”
    面对记者们对爱普生的AR眼镜与竞品之间的异同的强烈兴趣,津田敦也还补充道:“这是公司发展的策略跟方向的问题。我们公司是一个卖硬件的公司与一些侧重软件和操作系统平台的厂商相比,这两种商业模式,看起来好像是干的同一件事,实际上又不是同一件事,但最后又殊途同归。比如说我们负责的领域就是怎么把硬件进化,他们负责的领域就是不断改进那个软件和平台。”
    这样看来,爱普生AR眼镜重视的是显示技术、眼镜外形设计等硬件方面的研发以及在实际使用场景的落地。
    以成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寻求合作伙伴
    爱普生此次发布会除了带来两款最新产品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公布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寻觅计划。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打印机与投影机市场高级总监石桥响介告诉雷锋网:“这次来看这个展会我还是感受比较深刻的。觉得中国市场的一个特点就是软件工程师很多都很强,软件的开发能力很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媒体的活动向大家传递的一个信息——我们爱普生是硬件厂商,我们不会做软件的事。甚至我们也不会把在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地区正在用到的软件直接生搬硬套地搬过来。我们希望在中国提供更好的硬件产品,不断改进我们的硬件产品,然后希望中国的软件开发者能够丰富我们的软件生产体系。”
    而爱普生选择在此时进入中国市场,则是因为市场的成熟和产品的成熟。爱普生告诉雷锋网:“在日本的话,我们之前做的BT-100和BT-200,这两个产品更多意义上是一种叫POC,概念验证的阶段。所以我们这种概念验证的阶段在日本已经经历了两代产品,在BT-300就已经开始落地的应用了。我们希望通过BT-300系列产品,能够马上抓住市场的需求,能够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并解决他们的问题,所以这就是在中国市场跟在日本市场的不同。”
    在日本时,爱普生的AR眼镜在旅游景点、博物馆和工业场景上已经有不少成熟的案例。客户反馈说AR眼镜提高了效率,也带来额外的收入。BT-100和BT-200也收到了很多改进的意见,这督促爱普生不断迭代技术和产品。
    雷锋网了解到,虽然爱普生的眼镜在中国还没有上市,也没有大的合作案例,但是在淘宝上其实已经有几百的销售量。在此次博览会上,爱普生的一些合作开发团队也来参加了展览,这些合作主要是针对BT-350。有中国开发团队利用BT-350来做工业维修方面的解决方案的开发,也有团队用BT-350来做汽车维修的电子手册。在交流过程中,这些团队表示,BT-350的最大特点是亮度高、画面清晰,很适合用于演示和培训。
    谷歌眼镜消费者版失败后转型为企业版,AR眼镜显然已经过了纯粹炫技和画饼的阶段,如何利用现阶段可行的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打磨技术与产品,推陈出新或许更为重要。在这一点上,爱普生这个老牌硬件厂商的AR眼镜之路走的还算稳。

关于AR

卓越的技术,一流的团队,为您打造专家级AR产品。
Test your infrastructure

什么是AR?

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能将虚拟信息(图片,视频, 音频等)融入现实世界,让现实世界更加多元、丰富,为人们带来更加生动有 趣的感官体验。简单来说AR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信息的增强体验,它也 将成为一种“更新奇、更易传播”的新型信息传递方式。

AR的趋势

在信息技术化的时代趋势下,AR将以一种新型娱乐及信息交互方式融入人们 的生活,而对于企业来说,AR产品的广泛推广及运用也将是一项不可错失的 绝佳商机。

Test your infrastructure

AR运用的困惑

AR技术备受瞩目,然后实际运用上却让人望而止步。
成本上 往往单制作一个AR形式的内容就得花费上万元, 只有高预算的大企业或广告商才能出手
技术上 AR技术总给人一种触不可及的印象,导入AR技术 是否需要高度技术支持。
企划上 AR充满娱乐性,但是好玩之外,如何将AR良性结 合商务是难题。

选择迅速AR的八大优势

迅速AR始终以满足顾客为己任,成就AR领先品牌。

经典案例展示

我们是AR应用的领军者,专注AR技术研究与开发。

新闻动态 · 与日俱进

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更多动态 >

合作伙伴

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服务超过7亿用户